支持多維,請點擊我們贊助商的廣告

《天葬》  王力雄 著

第三章確立主權的互動(14)

【多維連載】

無論中國人怎麼狡辯那段時間它對西藏實行了何種主權,都只能被歸於牽強附會。從這個角度評論,那是足以使西藏獨立事業自豪的四十年。然而歷史有時會安排一些伏筆,最終是禍是福要在時間進程中逐步顯現。中國人比西藏人更早地進入國際社會,接受了西方的主權標準並且學會了如何與國際社會打交道。當它無力對真正控制西藏做出實際行動的時候,它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向世界不停地宣稱西藏屬於中國,在各種外交場合咬文嚼字,堅持自己對西藏的主權,在任何涉及到西藏問題的文件上進行字面上的堅守。國民黨政權在這一點上做得很認真。同時西方國家也不能無視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存在,尤其又是二戰時期的盟國,於是它們滿足於當時的現實──一方面在口頭上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宗主國地位,另一方面則把西藏當作一個實際上獨立的國家﹙這種雙重標準是後來西藏政治地位之混亂的來源之一﹚。當時的西藏卻沒有從東方式的思維轉變。正因為它已經獲得了實際上的獨立,就寧願把自己封閉在雪山深處,不理睬外面事情,也不認為有必要去和中國人爭論那些口頭概念。查爾斯•貝爾記述了十三世達賴喇嘛不願進入國際社會的理由。十三世達賴這樣解釋﹕

它們中的一些國家可能希望向西藏派駐代表,其他國家的旅遊者也可能希望進入我們的國家。這些代表和旅遊者就可能向我本人和西藏政府提出一些使人為難的問題。我們的風俗習慣往往與歐美不同,而我們又不希望改變這些風俗習慣。基督教的傳教士也有可能來西藏,企圖傳播基督教,就有可能與我們的宗教唱反調,這是我們不能容忍的。〔89〕

當歷史為我們拉開距離,回頭再看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選擇,不能不說是犯了一個錯誤。如果西藏在長達四十年的獨立期間,充分利用中國無暇西顧的有利時機,積極進入國際社會,爭取確立西藏獨立主權的合法地位,後來共產黨中國佔領西藏時,西藏就不會落入那樣孤立無援的境地。西藏未來的歷史,也可能因此有所不同。

直到共產黨的大軍已經兵臨城下,西藏才想起派人到國外求援。當西藏特使以一九一四年的《西姆拉條約》為根據,說明中國對西藏沒有主權,西藏是一直作為獨立國家進行活動時,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對西藏特使的態度很不客氣,他批評西藏人說﹕

中國從未承認過《西姆拉條約》,中國人認為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西藏人認為,由於中國沒有簽署《西姆拉條約》,所以西藏是獨立的。可是西藏在當時沒有作出任何明確的決定,這是一個錯誤。後來,當你們有時間和機會做﹙關於獨立的﹚事情時,你們卻什麼都沒有做,這又是一個錯誤。在此期間,中國表現得非常高明,在國際社會廣泛宣稱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90〕

尼赫魯何嘗不希望西藏獨立而獲得一塊與中國﹙尤其是好鬥的共產主義中國﹚之間的緩衝區,但是他只能一針見血地告訴西藏人,以國際法驗證,沒有充足的理認為西藏是獨立的。

確實,歷史應當以事實為主要根據,但是主權概念卻首先是在法的意義上存在。法的基礎就是那些看似虛的允諾和表態。因此,不管中國過去是否實際控制了西藏,在法的意義上卻難以剝奪它對西藏的權利。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從官方的角度,迄今一直難以把西藏與中國割裂開的原因。西藏四十年的自我封閉,無形中幫助固化了一種有利於中國的國際格局,成為主張西藏獨立的人難以跨越的障礙。

而當時的西藏噶廈政府在致聯合國秘書長的呼籲書中,還以一種標榜口氣描述自己的封閉﹕

數百年來,西藏人長期在遠離塵世的高山深處過著隱居生活,臣服於世所公認的佛教領袖達賴喇嘛的統治,接受他所賜與的福澤恩惠......作為一個獻身佛教教義的民族,西藏人很早就具備了避開戰爭、和平安寧地生活、寬容待人的處世哲學和技巧,他們憑藉自己所處的地理天險來保衛自己的國家,從不捲入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事務。〔91〕

今天,西藏人認識到了那時的錯誤。十四世達賴喇嘛的私人秘書丹增格其這樣說﹕“一九五○年之前,我們西藏人真是白痴。與其一成不變地自我孤立,不如對外開放和對外建立外交關係......很明顯,如果當時的西藏政府懂得利用這一段時間去和外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中國在一九五○年代也就沒有辦法這麼輕鬆地就把西藏的主權問題給擺平。”〔92〕

十四世達賴喇嘛談起那一段事情,也有同樣的看法。他在回答法國記者董尼德﹙Pierre-AntoineDonnet﹚的採訪時說﹕“是的,西藏是完全地忘了要自我建設......整個社會、宗教界、政治圈甚至攝政本身都太無知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外界到底發生些什麼事情。他們依舊以為西藏是塊神仙地,因此高高在上不會受到人世間各種糾紛的波及。真是盲從瞎信。”〔93〕

註釋〔1〕D.R.曼克卡爾,《誰是六二年的罪人》,西藏社會科學院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6。

〔2〕《二十九條章程》二、十四、二十三條。見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寶串》,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頁779-786。

〔3〕《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頁389。

〔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軍機處錄副奏折,民族類,第1046卷,第2號文件。

〔5〕《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頁390-391。

〔6〕約翰•麥格雷格,《西藏探險》,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25-235。

〔7〕埃德蒙•坎德勒(EdwudnCandler﹚,《拉薩真面目》(TheUnveilingofLhasa),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6。

〔8〕埃德蒙•坎德勒(EdwudnCandler﹚,《拉薩真面目》(TheUnveilingofLhasa),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7。

〔9〕榮赫鵬(FrancisYounghusband),《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91-92。

〔10〕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49-50。

〔11〕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寶串》,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頁901-902。

〔12〕約翰•麥格雷格,《西藏探險》,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99。

〔13〕埃德蒙•坎德勒(EdwudnCandler﹚,《拉薩真面目》(TheUnveilingofLhasa),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1。

〔14〕《清季籌藏奏牘》,有泰,卷一

〔15〕埃德蒙•坎德勒(EdwudnCandler﹚,《拉薩真面目》(TheUnveilingofLhasa),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77-78。

〔16〕《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七輯》,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5年,頁97-100。

〔17〕埃德蒙•坎德勒(EdwudnCandler﹚,《拉薩真面目》(TheUnveilingofLhasa),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165。

〔18〕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189。

〔19〕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202。

〔20〕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317。

〔21〕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189。

〔22〕《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85。

〔23〕《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85。

〔24〕《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66。

〔25〕見“中英續定藏印條約”,《光緒條約》,卷八三,英約,頁5-12。

〔26〕黃奮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頁304-305。

〔27〕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246。

〔28〕《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63。

〔29〕《聯豫駐藏奏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79年,頁137

〔30〕《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66。

〔31〕《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63。

〔32〕黃奮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頁316。

〔33〕賀覺非,《西康紀事詩本事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3-24。

〔34〕《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82。

〔35〕《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75。

〔36〕《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79。

〔37〕黃奮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頁312。

〔38〕黃奮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頁315。

〔39〕科茲洛夫,《蒙古和喀木》,莫斯科,1947年,頁257-258。

〔40〕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寶串》,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頁914。

〔41〕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72-76。

〔42〕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297。

〔43〕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114、123。

〔44〕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123-124。

〔45〕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297。

〔46〕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松石寶串》,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頁919-920。

〔47〕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105。

〔48〕《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85。

〔49〕《清代駐藏大臣傳略》,吳豐培等編撰,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頁285。

〔50〕榮赫鵬,《英國侵略西藏史》,西藏社會科學院資料情報研究所,1983年,頁274。

〔51〕節昂列夫,《中華民國時期的西藏》,載《國外藏學譯文集•第十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頁23。

〔52〕《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輯》,頁64。

〔53〕見周恆昌等46名前駐藏軍官所寫《藏亂紀略》,載《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53-154。

〔54〕《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63。

〔55〕《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5。

〔56〕憂患餘生,《藏亂始末見聞記》,載《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24。

〔57〕見袁鑠等20名前駐藏軍官所寫《藏事陳略》,載《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46。

〔58〕牙含章,《達賴喇嘛傳》,頁240。

〔59〕憂患餘生,《藏亂始末見聞記》,載《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26。

〔60〕憂患餘生,《藏亂始末見聞記》,載《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28、130。

〔61〕尚秉和,《西藏篇》,載《民元藏事電稿•民元藏事電稿》,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39。

〔62〕《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

〔63〕《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76。

〔64〕《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84。

〔65〕憂患餘生,《藏亂始末見聞記》,載《民元藏事電稿•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頁131。

〔66〕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115。

〔67〕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117。

〔68〕梅•戈德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時事出版社,1994年,頁85。

〔69〕梅•戈德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時事出版社,1994年,頁85。

〔70〕朱少逸,《拉薩見聞記》,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44。

〔71〕梅•戈德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時事出版社,1994年,頁134-140。

〔72〕朱繡,《西藏六十年大事記》,見《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頁335。

〔73〕劉曼卿《康藏軺征》,見《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年,頁350。

〔74〕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222-223。

〔75〕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348。

〔76〕《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262。

〔77〕黃慕松,《使藏紀程》,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319-320。

〔78〕吳忠信《西藏紀要》,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7-8。

〔79〕黃慕松,《使藏紀程》,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343。

〔80〕《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249。

〔81〕朱少逸,《拉薩見聞記》,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82-83。

〔82〕吳忠信《西藏紀要》,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44。

〔83〕朱少逸,《拉薩見聞記》,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95。

〔84〕吳忠信《西藏紀要》,載《西藏學漢文文獻叢書第二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1年,頁74。

〔85〕《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266。

〔86〕梅•戈德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時事出版社,1994年,頁630。

〔87〕常希武,《“驅漢事件”前後見聞》,載《西藏文史資料選輯•十七》,民族出版社,1995年,頁46。

〔88〕《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280。

〔89〕查爾斯•貝爾,《十三世達賴喇嘛傳》,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1985年,頁349。

〔90〕夏格巴,《西藏史》第2卷,載《喇嘛王國的覆滅》,時事出版社,1994年,頁696。

〔91〕梅•戈德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時事出版社,1994年,頁736。

〔92〕Pierre-AntoineDonnet,《西藏生與死──雪域的民族主義》,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頁39-40。

〔93〕Pierre-AntoineDonnet,《西藏生與死──雪域的民族主義》,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頁40。

[多維主頁] [每日一章目錄] [上一章] [下一章] 


[請發表您的評論] [原書郵購]

明鏡出版社特別授權


多維信箱: cnewsnet@chinesenewsnet.com